从贩卖产品到贩卖标准、从产品国际化到研发国际化、从竞争到竞合集群优势浮出水面,这是今年中国家电行业最明显的三大特征,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家电业开始进入新的拐点。

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以OEM和小批量产品国际化是中国家电行业的上半场,2017年则标志着中国家电业开始进入下半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围绕智能生态圈打造的全球标准。即大规模输出产品和输出标准,将是中国家电业进入下半场的主题。

尽管所有企业都以智能生态为卖点,但各家仍有所长。当海尔推出其全品类智能产品时、当海信用激光双色电视剑指全球霸主地位时、当TCL白电主打黑科技时、当方太用颠覆式的水槽式洗碗机霸道地俘获中国主妇的感情时,这一切都意味着科技感和智能生态圈将会改写中国家电业的格局与命运。

在告别过去“血腥”的价格战和竞争对手之间彼此的诋毁后,高品质和高消费正在中国家电业中形成一股涓涓细流。姑且抛开市场规模,在强调科技创新、智能生态圈的时代,中国家电业开始变得更为理性。

这或是中国家电业进入拐点最好的时机。以集体意识的觉醒,开始发力高端和高附加值。这种觉醒比一味追求低价扩大规模更有意义。

从贩卖产品到贩卖标准

在今年3月的AWE期间,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海尔。其不仅仅展馆规模和品类冠压全场,更重要的是,其在AWE期间推出的全球首套全品类互联互通智慧家庭平台正成为中国家电业的一个标准体系,开始向全球扩张。

海尔自2014年开始探索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框架,并率先发布了U+智慧生活开放平台。经过多次完善和开发,最终向全球推出了首套互联互通的智慧家电。试想当冰箱、食材、菜谱、烘焙、吸油烟机、烤箱、洗碗机等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一个指令完成所有的工作时,将会有怎样的体验?这正是海尔智慧家庭的奥妙所在。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家电业中,尤以中国家电业打造的智慧家庭概念最为前沿。如果说韩国、日本和欧洲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并且树立了行业标准,那么智慧家庭概念则是中国家电业的首创。未来有望引领全球家电业进入智慧家庭概念,并形成全球标准。

从产品国际化到研发国际化

从产品国际化到研发国际化,这是中国家电业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截至目前,海尔在中国、美国、亚洲、欧洲、澳洲等地设立了十大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都是一个连接器和放大器,可以和当地的创新伙伴合作,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孕育出一个个全球领先的产品。除此以外,还有遍布全球的45个制造中心、108个世界工厂。本次AWE上,海尔更是集结了美国GE、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Paykel、日本AQUA、卡萨帝、统帅六大品牌协同作战,打破了家电行业全球技术互通的壁垒。

与此同时,海信也已在海外拥有分布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地的七大研发中心。涵盖了多媒体研发、电视芯片研发、手机研发、光通信研发等领域。今年3月初,海信集团决定扩容硅谷研发机构,升格为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任务从单一的数字音视频芯片所需的模拟电路突破性预研设计,扩增到显示技术、芯片、光通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与此同时,加上亚特兰大海信美国总部及新泽西,海信在美建成三个研发中心,分别侧重于预研和应市产品研发。

而作为中国厨电行业首个海外研发平台,老板电器亦在美国加州设立了创新中心,将致力于围绕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新方向对厨房空气油烟治理与净化方案的智能化研究创新。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厨电行业的国际化和创新能力。

姜风介绍,本土化的设计和本土化的研发,这是衡量企业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出了产品国际化的第一步之后,紧跟着迈出了研发国际化的第二步。

从竞争到竞合或形成集群优势

姜风介绍,日韩家电品牌在全球之所以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除了技术和产品以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其形成了品牌集群的概念。“中国家电品牌如果形成集团优势,将会对日、韩和欧洲品牌带来更大的压力。不过,中国家电品牌对外展示缺少品牌集群优势,这其实对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不利。一个品牌的力量不能和品牌集群的力量相比。后者,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这是一位外商的评价,或许值得中国家电企业深思。

当然,这种现象有其历史原因,也有企业原因。好在随着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加快,以海尔、海信、美的、格力、TCL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有望未来三年形成国际化品牌集群的第一阵营。

以品牌集群优势向全球展示中国品牌,这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创新和制造能力。除此以外,家电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始打破界线,从竞争走向竞合也是大势所趋。

我们有理由期待,已经进入下半场的中国家电,或携品牌集群优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